「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 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。」(以弗所書6:4)
「你們做父親的......」,管教兒女的責任,主要是在父親的身上。這個原則,立刻命中今天談到兒女管教上的問題核心。
第一個破口:父親的缺席。
“父親”在猶太人中亦有教師的意思,在安息日教導孩子神的話語,建立父親的權柄和形象,帶給孩子一生的祝福。此外,父親是家裡的“頭”,要負責領導這個家,而孩子都渴望父親的領導,當父親在管教上缺席,就等同於缺乏父親的愛,這樣的忽略,會使孩子心中父親的形象被扭曲。
所以,做父親的要看重父親的職分,因為在兒女的心中,沒有人能取代你的地位和工作。若是今天父親能重新恢復管教兒女的工作,必定能帶來兒女意想不到的祝福。
母親也必須留意,要不斷的鼓勵你的丈夫負起管教兒女的責任,不要因為父親忙碌,就取代了父親管教的責任,強勢的母親取代了父親的管教, 同樣的也會造成後遺症。妻子一定要敬重丈夫,在管教兒女的事上,要幫助你的丈夫執行管教,而不是取代他,當這個次序對了,就會帶來祝福。
父親的第二個破口:生氣。
父親沒有花時間管教兒女,只會生氣,用言語去激怒兒女,這不是管教兒女。使兒女生氣並不會帶來滋潤,不但沒有任何的建設性, 還會破壞孩子的志氣。
「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 恐怕他們失了志氣。」(歌羅西書3:21)
生氣不能達到管教和養育的目的。所以,不要生氣,而是要「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。」
這幾十年來不斷有許多新的理論推出,但基本上,主流的教養兒女的理論都深受“人本主義”的影響。但要問的是,以滿足孩子慾望為信念所養育出的人本孩子,有符合人本的期待嗎?
人本相信,孩子若從小慾望有被滿足,就會有創意,不犯罪,不傷害別人。人本反對體罰,主張老師不能責打孩子, 還帶孩子到學校去造反,去抗議老師和校長, 人本甚至讓學生來評鑑老師......。
然而,當我們檢視那些按照人本主義所養育的孩子時,會看到這些孩子通常人際關係是有問題的,他們自私、退縮、無法為自己負責任。人本,是草莓世代的根源。
聖經是一把尺,是神聖的準繩。
「不可不管教孩童,你用杖打他,他必不至於死。」 (箴言23:13)
許多基督徒比一般人更看重孩子的教育, 但是卻不相信聖經的原則,反而將人本的教育原則奉為圭臬,令人錯愕,也令人遺憾。
養育,有滋養的意思。 父母要用什麼原則滋養兒女呢?
是要照著神的教訓和警戒!
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,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、無論你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,都要談論。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,戴在額上為經文,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、並你的城門上。」 (申命記六章6-9節)
出處:張振華【當孩子發生問題時-後現代父母的出路】
圖片出處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wBgAVAGjzFg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YGJyFwmEC68